貝特瑞:全球負極材料之王
從新能源汽車,到手機、電腦等3C產品,全世界大多數主流生產企業都直接或間接使用過一家中國新三板公司生產的電池材料。近日,全國股轉公司聯合上海證券報主辦的“走進新三板公司”大型調研活動來到深圳市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特瑞”),一睹這家新能源材料領域龍頭企業的風采。
向“雙第一”目標挺進
大多數投資者認識貝特瑞始於其母公司凯发k8一触即发,而對於全球大多數新能源材料應用商來說,隻有16年曆史的貝特瑞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合作夥伴。貝特瑞占據了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約30%的份額,多年來蟬聯全球負極材料之王,三星、鬆下等全球知名鋰電池廠商均為貝特瑞的客戶。
貝特瑞成立於2000年8月,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2016年1月變更為做市轉讓。凯发k8一触即发(其前身深寶安是國內第一家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合計持有公司84.76%股份,為公司的最終實際控製人。貝特瑞多年來營收增速持續在20%以上,已經成為凯发k8一触即发旗下最具成長性的資產板塊,其營收中有七成以上來自負極材料。
以去年以來因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而被資本密切關注的鋰離子材料為例,其材料產品分為正極和負極,各占電池總成本的30%和15%。正極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鐵鋰(LFPO)、錳酸鋰(LMO)、鎳鈷錳多元材料(NCM也稱三元材料或者高鎳材料)、鈷酸鋰(LCO)等。常見的負極材料有碳、錫基、含鋰過渡金屬氮化物、合金類和納米級負極材料,生產廠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國,合計出貨量占全球出貨量的95%以上,其中中國占68%以上。
貝特瑞在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產業龍頭,2014年負極材料產量超過1.7萬噸,成為全球四大負極材料生產商之首。去年,公司負極材料產能超過3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30%,遙遙領先其他企業。貝特瑞擁有負極材料完整價值產業鏈,目前擁有雞西天然石墨產業鏈、山西/天津人造石墨產業鏈、深圳/惠州研發與高端製造平台等。“垂直產業鏈是貝特瑞具有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國內和全球企業中所不具備的。”貝特瑞總經理嶽敏告訴記者。
貝特瑞2012年至201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7.73億、9.31億、12.29億和15.0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2.89%、20.34%、32.07%和22.14%,持續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淨利潤分別為5470萬、8830萬、1.25億和1.7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9%、61%、42%和41%,近三年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受新能源汽車爆發的帶動,公司2016年上半年盈利能力大幅增長,實現營業收入9.54億元,同比增長48.27%;淨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157.26%。
“我們還注意到兩個關鍵的指標:一是國內和海外的比例;一是正極和負極材料的比例。公司近兩年營收50%來源於海外主力鋰電池供應商,表明公司占據了高端負極材料市場的一定份額。”一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在正負極材料方麵,今年上半年貝特瑞正極材料實現營收2.17億元,同比增長439.03%;實現淨利潤2979.74萬元,同比增長41.18倍。負極材料方麵,貝特瑞上半年實現營收6.46億元,同比增長30.84%;實現淨利潤8495.25萬元,同比增長82.95%。正負極材料營收比例達到1:3,淨利潤比例達到1:2.8,貝特瑞正在向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的“雙第一”目標挺進。
科技創新驅動轉型之路
“研發上,我們隻做有把握做到全球前三的方向。”貝特瑞研究院院長任建國擲地有聲地說。
貝特瑞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研究院,首期硬件投入近1個億,五年時間從市級發展為國家級技術中心,占地麵積12000平方米,科研人員200多名,是新能源材料領域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究院。“研發上我們是真投入、大投入,等於在用一個貝特瑞養著另一個貝特瑞,研發的支出占了薪酬的一半。”貝特瑞總經理嶽敏告訴上證報記者,持續研發、產研結合在貝特瑞落到了實處,很多產業化應用的技術在第一個階段,而研發已經到了第三個階段。“國家十三五規劃裏立項的一些相關課題,其實確定之前我們已經紮紮實實在做了。科研必須走在政策前麵。”
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鋰離子電池先進材料開發、航空航天核工業領域先進材料開發及納米材料和後鋰電新材料開發等,均為引領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就投資界對新能源材料研究開發路線變更風險的擔憂,嶽敏認為,鋰離子電池作為基本發展路線的方向已經奠定,隨著產業體係和配套越來越完善,發展燃料電池或其他電池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作為材料供應商,我們和後端的應用方——無論是電池生產商還是作為最終應用端的新能源企業等生產商——在研發上保持統一的方向和一致的節奏,就我們自身的體會,不確定性是越來越小了,大發展的機遇期正在到來。”目前,貝特瑞在矽負極材料研發上已經做到了全球全麵領先,矽石墨複合材料等領域也有巨大產業化潛力,包括石墨烯在內的新型材料從成本到用量都處在產業化穩步推進的過程中。任建國院長表示,新能源材料的最好機遇期已經到來,選擇麵向市場紮紮實實地做科研和產業化,才是最好的“捷徑”。